【解读党代会报告③】激发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的蓬勃动力
    来源:新郑发布  时间:2021-09-15 09:12  

    未来五年,是新郑加快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以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为抓手,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着力补齐短板,积蓄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

    持续深化改革攻坚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更大进展。争取国家和省、郑州市级层面的改革试点项目,改革试点的“含金量”在于所赋予的政策创新机会和制度创新空间,所以要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新郑发展的制度优势。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要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基金公司合作招商等方式,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着力招引一批税源型、科技型、龙头型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新签约项目累计金额1200亿元,每年有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高质量项目落地。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等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和高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平台,以关键技术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从“双创”团队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规上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的格局。

    新郑市辖区拥有24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师生近30万人,是全省拥有大中专院校最多的县级市,坐拥人才富矿和智库资源。发挥好本地高校的优势,让高校人才更好地服务新郑发展,是人才工作突破的关键。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及“五彩”人才计划,全面落实人才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站位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和团队,打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深化校地合作,充分发挥新郑高校众多的优势,在创新、科技、人才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力争“十四五”末,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等政务服务事项提质扩容,实现群众办事“跑一次腿、进一扇门、办一件事”。树牢服务意识、“店小二” 精神,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进政务服务,完善经常性、规范化政商沟通机制,建立“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力争“十四五”末,全市营商环境全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新高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