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
7月19日以来,我市持续暴雨,气象部门连续多次发布暴雨预警,目前暴雨红色预警仍然持续。为迅速响应汛情“战时”号召,进一步凝聚全市志愿服务力量,精准助力全市防汛抢险工作,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科学开展专业救援。各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服从指挥,听从调度,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开展防汛抢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神鹰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要结合实际开展盯守引导、协同救援、卫生防疫等应急志愿服务。
二、有序推进善后恢复。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深入开展“绿城使者--小红象•应急志愿服务社区(村)行”活动,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开展道路清障、路面清淤、垃圾清理、物资搬运、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安全避险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
三、真情关爱受灾群众。各社区(村)志愿服务队和心理辅导志愿者,要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及时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安抚群众情绪,解除思想负担,开展心理辅导、物资帮扶、物品代购等关心关爱志愿服务。
四、网络传播防汛正能量。广大志愿者要立足线上,广泛、正面、积极地宣传党委政府政策、防汛工作部署、安全避险知识和防汛感人事迹,不信谣、不传谣,正面、积极、理性地传播防汛声音、传递抗汛信心。
社会因奉献而进步,生命因互助而伟大。让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汇聚涓涓细流,筑牢抗汛“堤坝”,为全市防汛抢险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
新郑市文明办
新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021年7月21日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