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正文
    山脚下——新郑这个村靠小米插上富裕的翅膀
    来源:新郑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0-07-24 12:00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躺”在绿水青山的怀抱里收获着“金山银山”,这是在说哪个村?

    沿着新郑市新密路一直向西,走进山明水秀的具茨山,白庙村就坐落在山脚下。曾经,层峦叠嶂的大山,是祖祖辈辈村里人外出的障碍,如今,“躺”在绿水青山的怀抱里,村里人收获着“金山银山”。

    村外,玉米、谷子、花椒等各种农作物郁郁葱葱,长势正旺。村口,“白庙稷风小米”的招牌格外醒目。村委会大院里,驻村第一书记李付军正在组织党员和部分群众上党课。

    提起农村,很多人都会把它与“破、旧、脏、乱”画等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居环境差,经济更落后,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曾经的白庙村也是这样。村民李三妞感慨地说:“这两年变化是真大,路也平整了,文化活动也丰富了,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蝶变”发生在2017年。2017年6月10日,新郑市农委畜牧系统驻村第一书记李付军带着责任和满腔热情来到村里,从此便扎下了“根”。

    “我驻村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了,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过上富裕生活。”虽然没在村里干过,李付军的思路却很清晰。党建基地建起来,党员活动开展起来。李付军说:“我来之前,村里上访的数不清,这两三年来,一起上访案件也没发生过。”风清气正的环境促使着全村群众往小康路上奔。

    白庙村位于具茨山脚下,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厚,干旱少雨,非常适合谷子的生长,村里历来就有种谷子的传统。经过多方论证,李付军和村委商量决定,带领群众继续种谷子。说干就干。2019年,李付军带领村民种了600多亩谷子,村里还成立了稷风合作社,买了加工谷子的设备,注册了商标。看着饱满的米粒从机器里哗哗地流出,李付军和村委又对销路发了愁。发朋友圈、搞直播、参加展销会……李付军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们白庙的稷风小米采用的是30年前的老品种‘裂礓糙’,是未经杂交改良的本地笨谷子,谷头小、米籽小,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米油,越熬越黏,健脾养胃,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李付军逢人就讲。功夫不负苦心人。爱心人士、企业团体、大型商超纷纷来购买。看着祖祖辈辈养家糊口的粮食,成为了香饽饽,村民脸上乐开了花。这一年,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11.4万。

    2020年,李付军有了更多的考虑:“小米熬粥至少要30分钟,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怎么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也能方便的喝上小米粥,这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事情。我们准备和专家对接,研究出不添加防腐剂的罐装小米粥,让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8个月的婴儿都能喝上我们的小米粥。”

    村委会大院里吗,一棵200多年的核桃树挂满了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白庙村村民的生活一定会像村里的小米一样醇香悠长。(融媒记者:孙   瑞)

    责任编辑:秦龙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