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正文
    新郑:军民一家鱼水情 “双拥”花开满城芳
    来源:新郑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8-02 09:35  

    巍巍具茨山,守望厚重的拥军本色。滔滔溱洧水,唱响新时代军民鱼水之歌。在黄帝故里新郑这片热土,一直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一轮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大考,新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双拥”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双拥”工作有机融入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建设中,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进  双拥工作基础扎实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新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双拥”工作纳入军地工作重要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建设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机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高效率推进、高规格落实、高标准保障,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DM_20230802092550_001.jpg

    2019年4月,全市按照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五个有”的要求,参照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置,建立了新郑市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上,新郑进一步对乡村两级服务站进行了规范,制定出“十有”“八有”建设标准。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5个乡级服务站和280个村级服务站组成的三级服务保障体系,使市乡村三级服务站真正成为“军人之家”,为全市“双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化宣传  拥军优属氛围良好

    “爱国拥军, 筑我长城”“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走在新郑市大街小巷,一幅幅“双拥”宣传广告引人注目;在车站、医疗及金融等公共服务窗口,“军人优先”标语令人倍感温馨……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故里这片热土发扬光大。

    DM_20230802092550_002.jpg

    近年来,新郑市更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坚持开展“双拥活动月”、领导干部军事日和军地联谊会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打造双拥示范路,通过红色文化宣传橱窗,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营造了人人关心国防、人人支持“双拥”的良好社会氛围;高标准建设涵盖政策法规、英模人物、著名战役、“双拥”文化等版块的“双拥”主题公园,将“双拥”文化和优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全市光荣的“双拥”传统和“双拥”工作取得的成就。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郑市以新密禹抗日民族政府旧址、苑陵中学新郑第一支部、潩水寨、人和寨、烈士陵园、光荣院等红色资源为核心,精心打造红色教育线路,厚植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政策暖心  解除军人后顾之忧

    4月27日,新郑教育园区(龙湖镇)菜园沟村锣鼓喧天、横幅招展。新郑市送喜报队伍来到该村,为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邱亚鹏家属披上“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绶带,送上牌匾、喜报和奖金,与群众共同见证功臣之家的荣耀时刻。

    DM_20230802092550_003.jpg

    “敲锣打鼓送喜报,旨在让立功军人感受尊崇,让‘光荣之家’感到光荣!”新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苗锐表示,新郑市持续树立“尊崇军人职业”的鲜明导向,让送喜报成为激励广大官兵献身国防、练兵备战的强劲动力,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

    DM_20230802092550_004.jpg

    在浓浓的拥军氛围下,新郑人民热爱“双拥”、参与“双拥”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每年清明节、公祭日等重要节日,新郑市各单位、各团体、党员群众都会到烈士陵园祭扫。每逢建军节,新郑市都会举办各种拥军优属活动,慰问驻地官兵、重点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

    DM_20230802092550_005.jpg

    新郑市还强化政策落实,始终坚持阳光安置的原则,按照“双向选择+指令安置”的办法,累计接收军队转业干部10人,退役士兵733人,转业士官、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安置率100%、满意度100%。该市严格落实各项待遇政策,累计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价格补贴、红利性消费券8543.575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1亿元;在全市3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为重点优抚对象缴纳医疗保障资金66.016万元、住院治疗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85.83万元;投入43万元对光荣院生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孤老军人打造环境、服务一流的“幸福港湾”。该市还充分发挥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优抚对象联络员作用,分类逐户帮助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每年发放“三难”救助款和慰问金60多万元。

    守正创新  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7月7日,新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为第一阶段招募的130余家“拥军企业”“拥军门店”授牌,标志着新郑市“千企万店助拥军”活动全面启动。截至发稿时,该市已招募近5000家“拥军企业”“拥军门店”。

    DM_20230802092550_006.jpg

    “千企万店助拥军”活动是新郑市着力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调动退役军人建功立业积极性推出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广泛动员、严格筛选,确定了一批诚信守法经营、社会美誉度高、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和门店作为示范单元,涵盖医疗康复、餐饮、商超等行业和领域。“拥军企业”“拥军门店”自愿为现役、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消费折扣、优先招聘、免费物资等优惠优待,自愿开展社会化拥军优属活动,对于扩展优待证使用范围,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广大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具有重大意义。

    DM_20230802092550_007.jpg

    近年来,新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双拥”工作规范化、经常化、社会化,除了“千企万店助拥军”活动,新郑还以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试点城市为契机,协调10余所高校、职业院校,实施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与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合作“退役军人服务卡”,落实金融优先优惠服务和税收减免政策;成立军创街等17家就业创业基地,举办退役士兵政策培训和职业介绍会,成立新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以岗位培训为基础,就业扶持为推动,创业服务为抓手,建立“以就业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场地支持、项目推荐、市场论证、市场拓展等优质服务,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利用“大兵哥”等线上平台提供创业服务,累计帮助792名退役军人就业。

    双向奔赴  共育“双拥”之花

    DM_20230802092550_008.jpg

    爱民者,军也。驻军官兵视新郑为故乡,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积极作为,有力推动了新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DM_20230802092550_009.png

    大力支援地方建设。广大驻军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挥自身优势,累计出动1.6万人次,机械、车辆1100多台次,植树6万多株,清运垃圾8万立方米;帮种、帮收农作物2000多亩,维修农机和工程机械1000多台次,助力城市建设。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32302部队等3个团级单位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累计为帮扶村修建“双拥”文化广场和国防教育街3处,为帮扶村小学开展国防教育和军训16次,为448户困难群众送去13.4万元慰问物资。新郑市人武部积极帮扶薛店镇草庙马村建设,先后投入32万元为该村修路、打井、铺设水管,有力解决了该村出行、饮水、灌溉等难题。32302部队40分队先后派出官兵100余人次赴新郑市观音寺镇岳口村修挖水渠、清理垃圾、收割艾草,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购买拖拉机头、安装路灯和消费帮扶。

    勇担急难险重任务。驻地部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抢险救灾、防汛抗旱、平安建设、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急、难、险、重活动122次。

    DM_20230802092550_010.jpg

    驻地部队还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开放史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群众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郑“双拥”工作将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用心用情全力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