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正文
    颗粒归仓有保障!一起来看新郑秋收背后的“科技力”
    来源:新郑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09-27 09:35  

    金秋时节,新郑市37万亩秋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连日来,广大农户和农机合作社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机械化抢收与晾晒,田间地头一派紧张有序的繁忙景象。

    DM_20250928093302_001.jpg

    9月25日,城关乡西贾庄村的连片玉米地里,植株挺拔、果穗饱满。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往复作业,高效推进秋收进程。受前期连续阴雨影响,秋收进度有所延缓。连日来,贺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卫现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统筹调配多台收割机,全力投入秋收“攻坚战”。

    DM_20250928093302_002.jpg

    “我们从9月18日开始陆续收割,趁着天气晴好加紧抢收,预计十多天就能全部完成。前期,农机部门已提前开展免费培训和农机审验,这天一晴,合作社的农机就能立即投入作业。今年的庄稼整体长势还可以,平均亩产约千斤。”贺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卫现说。

    依托合作社规模化经营,高卫现今年种植玉米700亩,其中600亩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粮食损耗,也让秋收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经济。

    DM_20250928093302_003.jpg

    为保障“三秋”生产顺利进行,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成立“三秋”生产工作指导组,在全市组建12支农机应急救灾作业服务队伍;组织工作人员提前开展农机手培训、机具检审验和维护,并与农机销售企业签订应急保障协议,确保农机装备供应充足。同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做到“问诊在田间,抢修在地头”,随时为秋收一线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DM_20250928093302_004.jpg

    据了解,全市秋作物种植面积37万亩,其中玉米面积达25万亩,自9月中旬起陆续开始收割,预计10月初可全部完成。在此提醒广大机手:近期降雨较多,在沟壑边坡等特殊地形作业时,务必提前勘察,预留足够安全距离。同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秋季农作物植株高大,切勿进地“拾秋”,务必遵循“人在车停,车离人进”原则,共同守护好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