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 正文
以智慧和勇气解彩云之“难”
来源:本站  时间:2017-07-22 00:00  

云南省怒江州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纪实

        一江怒水,切断了横断山脉,一侧是高黎贡山,一侧是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便是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的山水对人是吝啬的,98% 以上面积是高山峡谷,坡度在 25 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76%,生态脆弱,灾害频发。

        但 52 万余怒江人是坚强的,他们在怒江峡谷的褶皱里,在怒江的咆哮中,在缠绕雪山的云雾中,奋力求生,从未怨天尤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能演绎战天斗地的传奇!

       怒江州,集边疆、直过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全州 52 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有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怒族、普米族 5个直过民族。全州所辖四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边境片区县,29 个乡镇中有 21 个贫困乡镇,255 个行政村中有 181 个是贫困村,贫困人口 12.85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27.7%,贫困发生率居云南省之首。

        直过民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上甘岭”,拔穷根需要下猛药,需要集中火力攻“山头”。新时期的“怒江之战”该如何打?

    穷山恶水——险

        当地人笑称,怒江的穷山恶水“送”给怒江人三险:路险、地险、房险。

        要想富,先修路,而崇山怒水让公路显得尤为珍贵!

        目前,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五无州市”:境内无高速公路、航空、铁路、水运和管道运输。从怒江州府六库镇沿江而上到贡山县城,只有一条路,当地人称这条路为“不三不四”路——比三级路差,比四级路好,甚至部分路段连四级路的标准都达不到。而这条“不三不四”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是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通往外界的唯一主干道,是怒江州唯一的交通大动脉。但这条大动脉却经常通而不畅,塌方、滚石、泥石流、路基塌陷、晴通雨阻……

        《中国扶贫》记者在怒江州一千多公里的采访路程中,有一半在高黎贡山或碧罗雪山的云端,一半在咆哮的怒江边。怒江州扶贫干部王靖生说,这条路催生了一种特殊行业 :尸体打捞队。

        如今,路仍是制约怒江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这一点,泸水县扶贫办的同志深有体会。

       “前进村在什么位置?”记者问。

        “在那片云后边!”泸水县扶贫办干部张丽权说。

         6 月 24 日,记者前往前进村采访。前进村距离主干道 38 公里,汽车从海拔 900 米爬升到 2000 多米,30 多公里的山路缠绕在高耸入云的碧罗雪山。“走这条路,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张丽权说。30多公里山路中有 13 公里没有硬化,平均不到三米宽,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云雾飘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滑坡、落石随处可见,这条路也因此被村民称为“夺命路”。23 日,记者到访的前进村一位怀胎八月的孕妇步行四个多小时到山下做胎检,在返回途中摔倒导致大出血,等救护车来时人已去世。

        这个悲剧让前进村第一书记友碧芳非常痛心,“路对前进村的脱贫致富太重要了。”友碧芳介绍,前进村有 14 个村民小组,其中有 7 个不通路,最远的一个村小组距离村委会 12 公里,“路就在悬崖边上,我们到那要走 6 个多小时。”友碧芳说,村民说那条路“猴子见了都掉泪”。

        即便这样,前进村在称杆乡也不算偏远,“除了乡政府的所在村,其余的村都和前进村情况类似。”称杆乡人大主席李跃东告诉记者,虽然全乡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通路,但是有大部分村小组没有通路,现在村民仍处在肩挑马驮的状态。

       千百年来,怒江的山水竭尽全力地挤占着这方百姓的土地。全州境内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其余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垦植系数不足 4%。全州的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我们这的耕地坡度不止 25%,坡度在 60% 以上的还有一大部分,经常有村民在地里劳作时滚下山去。”友碧芳说,按照政策规定,村里的地基本上都符合退耕还林政策要求。

        村民生产有危险,在生活上也有隐患。在怒江州,大部分村组分布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半山腰或山头上,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地质灾害隐患极大。“没人敢为这些村址是否安全打保票。”贡山县扶贫办主任钱斌说。

   攻坚拔寨——难

       新“怒江之战”,要在怒江深深的缝壑中攻,要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中战 ;攻的是贫中之贫,战的是难中之难。

      路,关系着脱贫攻坚“怒江之战”的成败。在前进村,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 :一袋水泥光运费就 50多元,一块空心砖在山下 2.5 元,运到山上 5 元,建房成本至少翻一倍。

       “有位村民赶着猪到山下卖,结果在路上猪滚到山下摔死了。”友碧芳告诉记者。

        在怒江修路有“三高”:建设成本高,投资数额高,技术难度高。而在怒江州建设资金筹措极其困难,当地财政自给率低,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少。

        贡山县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集区,2015 年 11 月 13 日,深山绝壁通天路,独龙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路线全长 79.982公里,其中新建隧道 6680 米,比原有公路缩短 16 公里,使贡山县城至独龙江乡的出行时间从 8 至 9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左右,结束了独龙江乡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当然投资也是高昂的,这条路总投资 7.8 亿元,光一个隧道就耗资 6 亿元,而资金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

        独龙江乡的“待遇”让怒江其他地区眼红。据统计,目前怒江州50户以上的村组有1458个至今没有通路。“现在修路要求保护生态,不能随意弃土,这又增加了成本。”福贡县副县长高松说,实际修路成本在 60-80万元 1 公里,但到位资金只有 35 万元 1 公里。

        偏远不通路,又有地质隐患的村组,为何不能搬走?

      无地可搬。咆哮的怒江水斗不过两岸的高山,无法像其他江河那样冲积出一块块平原。高松说,怒江全州只有兰坪县有一块超过 10 平方公里的平地。“从山上搬到山下不现实,山下无地可搬,只能从一个山头搬到另一个山头,从有地质隐患的半山腰搬到山头。”高松介绍,即使搬也不能搬太远,村民还要回去种地,否则稳不住。

        不 能 搬。 怒 江 州 西 邻 缅 甸, 境 内 国 境 线 长449.467 公里,在边境线上的村庄不允许搬迁,而这些村庄大多比较偏远,且有部分地区至今仍未通路。

        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怒江州肩负着 5 个直过民族的脱贫重担 :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78860 人,贫困发生率为 61.64% ;独龙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711 人,贫困发生率为 0.56% ;怒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10715 人,贫困发生率为 8.38% ;普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3932 人,贫困发生率为3.07% ;白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 24734 人,贫困发生率为 19.33%。其中,白族支系“拉玛人”、“勒墨人”和景颇族支系“茶山人”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并且,他们大多生活在边境沿线或偏远山区,长期与世隔绝,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程度极深。

   干群发力——战

        只有横断山,才能摁住这江怒水 ;只有怒江水,才能撕裂这座巍山 ;也只有怒江人,才能坚守在这山水间。但在脱贫路上,他们并不孤单,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怒江不能“缺席”。

        独龙族,以前连名字都没有,从 1952 年,周恩来总理正式命名为“独龙族”,此后独龙江就一直和北京心手相连。多年来,独龙江的脱贫发展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心。

        怒江扶贫“上甘岭”,独龙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整族帮扶,整州扶贫,独龙江开创全国扶贫工作先河。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巩固提升计划,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04 亿元,通过实施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6 大工程,独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龙出山,实现千年跨越。

       各级政府帮,独龙群众干。提起独龙江,绕不开一个人——高德荣,大家习惯叫他“老县长”。退休前他曾任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贡山县县长、独龙江乡乡长等职。2007 年,退休的高德荣在野生森林里搞了一片实验田,带领群众在独龙江边建起了草果示范基地。如今,草果已经成了独龙族群众的“绿色银行”,到 2016 年底,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 65133 亩,产量达 317 吨。

       独龙乡巴坡村的王国光,现在家里 70 多亩的草果有 20 多亩进入盛果期,去年卖了 7000 多元。“比种玉米强多了,又省时又省事,还不耽误干其他的。”王国光除了种草果,又跟着贡山县扶贫办从甘肃请来的养蜂技术员学养蜂,“蜂箱是政府送的,养蜂技术是政府请人教的,我们不能辜负政府的期望。”王国光说,过去自家住四面透风的茅草房、篾笆房,被宽敞明亮的独龙新居取代,现在家里也能接待游客,“在我家住一晚 100 元,还管吃住”。

      截至 2016 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 2028.5 万元,是 2009 年的 21.8 倍,独龙族同胞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独龙江党委书记和进义举了一个例子:2010年之前,全乡没有一辆机动车,现在全乡有摩托车 372辆,拖拉机 49 辆,货车 69 辆,小型普通客车 122 辆。

        独龙族即将实现整族脱贫,但怒江州境内的傈僳族、白族、怒族、普米族群众还在翘首期盼。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再难,也要战,怒江州的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人定胜天的气势,回荡在崇山怒水间。

        有路才能富。一条“不三不四”路让怒江州的壮丽河山变成穷山恶水,痛定思痛,怒江州委州政府励志打造最美二级公里,将怒江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有效融合,形成黄金旅游环线,加速怒江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5月 16 日,怒江集中开工建设 15 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9 亿元,涉及交通、能源等领域。未来五年,怒江还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做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能通公路。

     有房才能安居。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怒江将结合实际,对农户在 20 户以下的较小村庄,居住在坡度45°以上的农户等“五种人”,采取“五种方式”进行搬迁,建设 5 万套有民族特色的安居房,打造 100 个特色村寨,确保到 2020 年每户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新居。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干部群众甘当“愚公”但不盲目“移山”,探索出众多贴合实际需求的生动实践。福贡县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因地因人施策,针对不能搬、无地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统规统建、统规改建、统规自建的模式,花小钱,办大事。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怒江将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怒江现在全面推行 12 年免费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下定决心让贫困孩子一个不少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同时,实施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谋生能力,怒江将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 万人、劳动力技能培训 2 万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 1 万人,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 1人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攻坚路上,怒江干部群众并不孤单。珠海市对怒江州四县市安排 4000 万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的要求,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三峡集团计划用 4 年时间投入帮扶资金 8.9 亿元(2017 年帮扶 36400 万元),帮扶怒江州怒族、普米族精准脱贫 ;大唐集团计划用 4年时间投入 6.7 亿元帮扶傈僳族精准脱贫。目前,怒江扶贫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近年来,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和云南能投集团为代表的 39 个中央、省级企事业单位,328 个州、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了 4 个贫困县、29 个贫困乡、256 个贫困村,社会合力,汇聚大怒江。

        险,吓不倒怒江人 ;难,压不倒攻坚人。怒江,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干部群众的拼搏下,开创了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整州扶贫的新模式、新经验,打造了脱贫攻坚的怒江模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