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 正文
山东:守好贫困群众的“奶酪”
来源:《中国扶贫》2017年16期  时间:2017-08-22 00:00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山东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人严惩不贷。

       为了让最会钱生钱的人去花钱,使最需要受益的人能受益。山东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把关系贫困群众切实利益的扶贫资金、资产作为重中之重,用准、用好、用活。

   审计监督:抓早抓小抓日常

       “脱贫攻坚的日常督查考核,把纪律挺在前面,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侥幸懈怠,唯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让贫困户满意,让组织放心。”沂蒙山旅游度假区扶贫办主任朱裕如是说。

         山东省针对扶贫资金资产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变事后问责为事前提醒,变突击检查为日常监督,变高发易发为风险防控,变查办问题为纠错机制 , 强化源头防控、过程监管、问题整改,抓早抓小抓日常,有效保障资金、项目、干部“三安全”。

      加强日常教育。省扶贫办制定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精神 10 条措施,所有人签订工作纪律承诺书。聘请山东康桥律师推进脱贫攻坚。德州市扶贫办成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各科室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图,每名工作人员根据廉政风险点制定了防控措施,确保廉政责任落实到位。莱芜、淄博等市开展警示教育、专项巡查、主题培训,做到扶贫资金到哪里,监督管理就到哪里。

      扎紧制度笼子。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意见、小额扶贫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操作办法等制度 10 余个,确保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推进。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平台和 12317 举报电话,对群众信访实行 24 小时受理,对全网络进行 24 小时监测。各地建立健全项目库、专家库和乡镇初审、县级审批、市级审核的项目评审机制,严格项目招投标、质量监管和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明确项目实施各环节负责人、监管人,保障资金使用到位、报账清晰,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档案、一套专账。

       督查常态化。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去年以来,省里先后督查 23 次,通报 11 次,约谈领导干部 7 名。各地督查 2500 多次,通报 1608 次,约谈领导干部68 名。济宁、临沂、聊城等市每月一次现场会、每月一次督导检查、每月一次通报排名,德州市出台问责办法,督查实现常态化。

       审计全过程。出台《脱贫攻坚审计监督试行办法》,将审计监督请进“家门”。抽调 8 名业务骨干,在省扶贫办内部设立审计监督组,同时也是省审计厅派驻省扶贫办审计处,把审计监督嵌入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脱贫任务比较重的 2 个市和 20 个县扶贫办也成立审计监督组,其他市县也明确专人负责扶贫审计,重在发现解决问题,更早介入,前移关口。在组织方式上,实现了由“大兵团”作战转为“小分队”突击,提高审计频次,实现全过程、全时段、无缝隙审计监督。在审计成效上,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以预期结果为导向,监督和规范整个脱贫攻坚过程的实施,为脱贫攻坚植入“免疫系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省扶贫办先后对 9 市 19 个县区进行审计,延伸审计 74个乡镇、889 个村、1144 个项目,查出问题 205项,涉及资金 3.65 亿元,处理责任单位 20 个、责任人 136 人。近日,省审计厅就 2016 年脱贫质量、扶贫开发项目绩效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在全省13 市 40 县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年终总考核。省里出台并严格执行对市级党委和政府、对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市级扶贫办考核的三个《办法》。由厅级干部带队,对各市 2016年脱贫攻坚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对贫困户退出、群众满意度等入村入户调查暗访,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成员单位扶贫成效。先后核查 17 市、34 个县、93 个乡镇、184个村,走访贫困户 2942 户,对存在问题较多的 4个市进行约谈。莱芜市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实行“绿、黄、红”亮灯预警,对当季目标未完成的亮“黄灯”,并约谈提醒单位相关负责人 ;对连续两个季度或年度目标未完成的亮“红灯”,让严考核、严问责成为常态,确保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循环使用:激活扶贫资金一池春水

       “靠在大棚打工的工资和分红,我家已经实现了脱贫。”7 月 15 日,沂水县沙沟镇于家庄 43 岁的农民顾学莲告诉笔者。她所说的大棚是沂水实施的“飞地”扶贫项目之一——沙沟镇卞庄高效冬暖式蔬菜大棚。2016 年以来,该镇创新扶贫资金集中使用,实施“飞地”建设镇域扶贫项目,2016年实现 1005 名贫困群众脱贫。

       “以往各村自行实施扶贫项目客观上存在着项目小、收益慢、管理粗放甚至项目失败的现象,扶贫效果不稳定不长久。沙沟镇具有蔬菜大棚种植的传统,因而决定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飞地安置,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建设镇域扶贫开发产业基地,确保收益稳定。”沙沟镇扶贫办主任武玉坤说。

     2016 年,沙沟镇集中全镇 15 个重点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 450 万元、于家庄整村推进资金100 万元、47 个插花村“特色种养加”资金 100万元,与沂州果蔬研究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规模大棚蔬菜种植,同时合作社自筹资金 300 万元入股。项目整合卞庄土地 220 亩,建成 38 个高效冬暖式蔬菜大棚,收益覆盖全镇 62 个帮扶村,其中重点贫困村15个,插花村47个,共1303户贫困户、2164 人。

       这是临沂市探索建立扶贫资金“一整三转四统”管理新机制的生动写照。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临沂市把抓好涉农资金整合、资产收益扶贫和扶贫资金(产)监督管理作为实现村增收、户脱贫的重要保障,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各地复制推广,让扶贫资金的“活水”浇灌出脱贫攻坚的“活力”。

       “整”就是做大扶贫资金的盘子。坚持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加强涉农资金整合。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上下结合、配套联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全省各地以县为单位统筹整合 20% 以上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20 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 100%整合,去年全省整合涉农资金 61.81 亿元,今年省直 18 个部门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102 亿元,各市县应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91 亿,已整合 40亿元。

       “转”就是明确扶贫资金(产)的产权。专项扶贫资金转股金、村级资源转股权、集体资产转红利。结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将政府投入形成资产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收益分配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让能够使资产增值的人经营资产,通过土地托管、后续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收入积累等方式,想办法让钱生钱,把死钱变成活钱,让资金循环流动起来。

       “统”就是规范扶贫资金(产)的经营。资产统管、收益统分、平台统揽、绩效统审,实现扶贫资金的循环使用,保值增值。沂水县探索推行以村级扶贫理事会为载体,经营性资产承接主体与使用主体分离、所有权与受益权分离的“一载体两分离”民主管理机制,确保将扶贫资金资产收益滚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 年,建成的 175 个扶贫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通过发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全部实现收益共计476.9 万元,其中 353.9 万元用于贫困户增收,剩余 123 万元收益用于村集体增收。

    执纪问责: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

      “ 去年以来,我们对涉及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进行大排查,重点围绕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梳理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21 条,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曹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冬梅说。曹县持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推进民生政策落地生根,切实维护贫困群众的“奶酪”。今年上半年,已查结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11 起,党纪政纪处分 19 人、组织处理 3 人。

       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实行重点督导制度,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省扶贫办与检察院、信访局建立联动机制,协同解决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2016 年以来,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619起,处理 2000 余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 1887 人,移送司法机关 189 人。

       突出重点,瞄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今年以来,出台《关于聚焦扶贫领域深入开展重点督导县(市、区)集中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的方案》,对 33 个县(市、区)进行重点督导,实现对 20 个省定脱贫攻坚重点县全覆盖,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全覆盖,首批集中交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106 件,并对 2016 年重点督导县(市、区)开展“回头看”;各市选取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 269 个乡镇(街道)进行重点督导。

     挺纪亮剑,对胆敢伸手的露头就打。省纪委制作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表通”,在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公布。各市、县 ( 市、区 ) 均公布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举报电话、邮箱网址,全天候受理群众举报。各市、县(市、区 ) 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 , 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 , 逐一明确调查组长、调查时限和工作要求 ,做到一案一策、一个班子、一套人马 , 逐一研究案情 , 确保深挖细查、不留死角 , 不放过任何疑点。坚持查处一批、通报一批 , 加大通报曝光力度。

       今年以来,全省共通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 1317 起。2016 年以来,先后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集中交办重点督办,分两批重点督办问题线索 93 件,处理 152 人,其中党政纪处分 126 人。今年上半年,20 个脱贫攻坚重点县(市、区)查处扶贫领域问题 271 件,处理 335 人,党政纪处分 296 人。

       问责下沉,层层压实责任。山东通过多种方式传导压力和责任,确定把 20 个脱贫任务重点县纳入十一届省委前两轮巡视范围,年内实现全覆盖 ;同时,督促各市、县(市、区)把扶贫工作重点部门和乡镇纳入巡察重点,以专项巡视巡察促进精准脱贫。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用问责层层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共问责“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 1779 件,处理 1516 人。

       “重点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 , 在扶贫工作中吃拿卡要 , 以及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问题 , 以精准监督促进精准扶贫 ,增强群众获得感。”在聚焦扶贫领域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座谈会上 ,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辐宽强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