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公布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新郑市新增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传统技艺类的制鼓技艺(时家牛皮鼓跐鼓技艺)项目传承人时留军,至此,新郑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6名增加至7名。
黄帝故里新郑制鼓技艺历传已久,源远流长。《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述东海流坡山下海中有夔牛,“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由此可见,牛皮鼓制作工艺为黄帝时期的创造发明。时家牛皮鼓跐鼓技艺,系新郑市郭店镇前时村时氏家族世传技艺,其制鼓技艺至少有150年的传承历史。
时家牛皮鼓为民间用鼓,以经久耐用、音量宏亮、音质清晰、音色纯正、音域宽广、有近听如雷震、远听回声悠扬之音效,因而享誉新郑及其周边地区。其制鼓所用的原材料都源于当地 ,制鼓工艺的8个流程,60多道工序都出自一个作坊,一道流水线纯手工完成。传统的核心技艺的纯人工跐鼓技术,使皮面受力均匀,伸长适度,皮面厚薄均匀,音区明显,与机制鼓的效果颇有区别。该项目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
传承人时留军,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爷爷学习牛皮鼓制作技艺,长期从事家庭制鼓产业延续至今,尤其是近年来,在当今机制鼓市场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时留军依然坚守用材理念、坚守祖传工艺、坚守核心技艺、坚守诚信规矩,细心琢磨、反复校验、积累经验,使传统技艺得以完善,得以提高。时留军作为非遗传承人,无偿提供百年旧鼓和当今大鼓各1面,提供制鼓原材料5件;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开展产品和技艺展示活动,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文化自信,贡献了力量。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