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经济大省再次被赋予“挑大梁”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这是江苏要抓实的着力点,也是各经济大省要找准的切入点。
经济大省,始终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作为创新的主力军、改革的先行者、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大省是新业态新动能和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策源地”,具备投资项目多、市场体量大、开放水平高的发展条件,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主引擎”作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2024年的成绩单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等10省份以占全国近二成的面积,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在今年的任务书上,这些大省还要继续扛牢责任走在前,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
经济体量大,也意味着需要更大、更持久的推动力。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再起,让外贸依赖型经济大省面临压力;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下,传统能源大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仍任重道远;一些经济大省内部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的“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面对诸多资源要素顶到“天花板”,如何发挥“两只手”作用、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成为重大课题。困难和挑战面前,经济大省尤需在改革创新上下足功夫,解痛点、疏堵点、治难点,才能压得稳走得实。
今天的改革创新,改的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需要细致统筹谋划,敢不敢破难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专业性强,敢不敢“真开刀”?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牵扯利益多,敢不敢“动奶酪”?从打开思想“禁区”到破除利益“藩篱”,一道道改革考题检验着能力、考验着定力。
突出放大比较优势的改革创新,突出彰显各地特色的改革创新,突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改革创新,突出注重精准和实效的改革创新,经济大省率先探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激发向前的推动力,为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作出经济大省的贡献。
经济大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勇挑大梁,充分发挥排头兵、领头羊作用,其他省份各展所长、奋勇争先,中国经济一定能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瑾)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