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培育,在故里大地书写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在新村镇梨园村,村内栽植梨树,“生、旦、净、末、丑”的戏曲元素墙体壁画别具特色,通过发展戏曲文化丰富村庄内涵,现在已成为城里人眼中的“世外梨园”。
乡村美不美,厕所算一桩。过去,人们常说农村里最脏的就是厕所。可在村民郝改青的家里,厕所不仅没有异味,而且地面和墙上的瓷砖光亮整洁。谈起如今的生活环境,郝改青赞不绝口。
在城关乡敬楼村,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掩映、配套设施标准完善、农家庭院干净整齐,展现出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新画卷。
整治的目标一致,但内容“各有千秋”。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我市各个村庄特别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力争让每个乡村美得“不重样”。注重传承文化脉络的新村镇裴李岗村,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建筑风貌,再现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风韵;梨河镇学田村每个街道栽种不同品种果树,做到了一街一品种、一街一特色、一街一亮点。
为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19年我市完成了100个规划保留村的生活污水管网和终端建设任务,安装调试到位,投入运营。村内污水全收集处理后,可作为农田灌溉、景观绿化用水,打造水韵悠然的“小桥流水人家”。
“面子”干净后,很多村开始考虑如何让“里子”富起来。不少村成立了集体企业,盘活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掀起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潮。
作为传统农业村,梨河镇前吕村在产业发展中,把村里原有的废旧场院利用起来,吸引了一批速冻食品厂、制衣厂、办公家具厂等企业。企业进驻后,带动了全村餐饮、商品零售、房屋出租的发展。目前,村内17处农户闲置院落已出租,安置企业员工100余人,村民收入得到较大提升。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村庄内,“百善孝为先”、“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新二十四孝”等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一幅幅文化墙,化身会“说话”的正能量传播者,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对乡风文明有了认同,那些和睦相邻、重礼谦让的墙绘慢慢地从“墙上”走到“村里”。
身教胜于言传。不少乡村还自发开展孝老敬老活动,每月为70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安排饺子宴,由子女为老人洗脚,点滴的细节感动了老人、触动了子女、教育了年轻人。爱老敬老氛围逐渐浓厚,春风化雨般渗透在乡村角落,文明乡风正在形成。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我市的引导下,各村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美庭院”等评比,调动了群众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激发了传承文明新风的内生动力,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明显提升。
记者感言:战鼓催征,使命在肩,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全市上下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乡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挺进,乡村振兴的未来将更加可期。
责任编辑:秦龙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