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郑州市委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嵩山饭店召开。全会提出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等八个方面工作,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
上半年,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
半年多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牢记责任使命,强化统筹思维,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发展快速回稳向好,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积极成效。
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长强劲、正在成为拉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固定资产投资扩量提质,增速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其中地铁和新基建投资增长72.6%,产业投资增长16.2%,产业中工业投资增长24%,落地的像阿里、海康、紫光、浪潮、哈工大机器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这样的高质量产业项目越来越多。进出口逆势而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郑州在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郑州“危”中之“机”越来越多。在参加分组讨论时,与会者纷纷表示,郑州的城乡面貌在变、城市形象在变、营商环境在变、新的空间结构在加快重塑,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在加快理顺,新发展理念在深入贯彻落实,这些都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势。正如市委主要领导所说,大家一定要从郑州地位作用之变中认清责任,从宏观政策之变中把握机遇,从转型发展之变中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把握方向,扬长补短,危中求机,在变局中顺势而为,在应对危机中打好发展主动仗。
郑州统筹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统筹复工复产稳定经济运行,今年拟开工的210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前5个月率先由负转正。3月份以来,全市经济整体呈现出快速恢复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由负转正,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城市第一位。
统筹高质量发展,郑州突出已做优增量带动产业转型,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426亿元,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中部等16个投资10亿元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郑州。突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内涵品质提升,1833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开工率达95.9%。突出开放功能提升,郑欧班列在全国率先恢复常态化开行,获批建设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郑州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突出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比例由3月初的31.7%跃升至100%,252个“一件事”实现“一网通办”。
统筹黄河战略谋好篇开好局。制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方案以及起步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集中整治沿黄环保六大类1822个问题。积极谋划世界级沿黄文化遗产带和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带建设。
统筹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7.0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6万人。累计完成各类造林绿化面积18.7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高抬龙头,处理好“三个关系”
如何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把郑州这个全省发展的龙头高高抬起来?全会提出要处理好“保”与“稳”、“稳”与“进”、“进”与“抬”“三个关系”。
处理好“保”与“稳”的关系。“保”是前提,“稳”是大局。“六保”是底线,保的是社会基本面;“六稳”是关键,稳的是经济基本面。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保的底线守住,把稳的局面打牢,夯实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会议指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困难和挑战,“稳”是主基调、是基本面,“进”是方向、是目标、也是手段。既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把“稳”的工作做实,又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谋划推进发展,力求在“稳”的基础上比别人“进”得更好更快。
处理好“进”与“抬”的关系。“抬”起郑州这个龙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全省发展大局的需要。“进”是过程,是实现“抬”的唯一路径。在国内郑州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没有大力度的“进”、高质量的“进”,不可能抬起郑州这个龙头。必须保持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唱响“进”的主旋律,以“进”促“抬”,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郑州应有贡献。
加快发展,统筹八大方面工作
对于下半年的发展,全会提出统筹做好八大方面工作。
——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全会要求强化防控责任落实,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理,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管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三送一强”稳增长。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的战略支撑产业来抓,作为全市“一号”产业来打造,进一步加大对富士康、汉威科技、信大捷安、新华三、阿里、紫光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让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把郑州这座城市“立”起来的产业。加快提振消费,盯紧项目建设,着力稳住出口。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布局”科技创新布局相关规划和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为目标,出台更加积极的引导政策,加快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企业上云。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明确强化枢纽功能。完善开放体系这两大主攻方向。强化平台支撑,重点推进行政区与功能区高效衔接。
——抓好城市高品质建设和管理任务落实。有力有序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加快推进32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确保年底前有1—2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项目落地开工,统筹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发展,在协同发展的规划布局、机制建立、平台搭建、项目共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形成实质性进展。
——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抓好污染治理,尊重自然、统筹全域生态建设。全会提出,要把植树造林作为郑州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城市内要见缝插绿、多做小品,让群众“开门见绿”,眼中有绿。持续抓好污染治理。尊重自然、统筹全域生态建设。
——推进为民造福工作走深走实。高质量交好脱贫攻坚答卷,千方百计保就业,抓好公共服务提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始终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下半年重点抓好“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不断向好。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治觉悟,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建勋 何可)
责任编辑:秦龙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