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抗疫最前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连日来,新郑发动全市70个市直单位2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组成防疫“突击队”,“硬核”增援基层一线,与基层干部一起参与摸排、测温、值守等具体工作,实现社区全覆盖,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强大合力,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疫防线。
下沉社区 开启“战役”模式
沈伟举是新郑市新华路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疫情防控开展以来,怎样最高效地落实防疫工作成为萦绕在他脑海中的唯一问题。
“入户排查是了解和掌握疫情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开展科学防控的第一关。”沈伟举说,他每天早上都要把他负责的三个社区、39个疫情检查服务点走一遍,“要不然心里都不踏实,担心发生突发状况。”
“有群众发现一辆鄂牌照车,在广场停着!”接到群众举报后,沈伟举立即把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在外籍车辆附近蹲守,他带领另一组排查周边的居民住户和隐蔽的小型宾馆。在一家宾馆将车主找到后,由于该车主不听劝阻,执意要驾车出行,他在寒风隔着车窗与其交谈两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车主配合防疫工作,留在宾馆,不外出,按时测量体温。
疫情防控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早7点是他的上班时间点,下班却从来没有时间点。由于他血糖偏高,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从大年初三开始,他一直没有休息。“虽然工作上累点儿,但我们干得值,为了百姓的健康,我们一定坚守岗位。”沈伟举说。
并肩抗疫 夫妻“疫”往直前
他们是夫妻,在这场战“疫”中,他们“逆行”而上,以身作则践行初心和使命,用小家的奉献换来大家的安全和健康。他们就是新郑市枣科院下沉机关干部张水林和农科所下沉党员申喜梅。
他,号称“张工”,在单位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防疫值班中同样一丝不苟,先后被下沉到阁老坟社区宏基花园、金鼎小区等卡点,每个卡点都是冲锋在前,认真做好体温检测、协助扫码、车辆引导、人员排查等,用实际行动努力争当忠诚健康“守护神”。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性格干脆利落,坚决执行党组织的号召,毫不犹豫加入到抗击疫情队伍中,下沉到新华路街道阁老坟社区金鼎小区。下沉以来,她每天早上准时五点半起床,做好早饭,简单吃点,看看熟睡中的5岁多小孩,对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大女儿简单叮嘱几句,就立刻赶往卡点,开始新一天的防控值守工作。
宣讲政策、体温测量……这是申喜梅每天的工作。有时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居民,她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他们理解和配合。回到家中她还常常跟丈夫交流防控工作中经验和体会,互相鼓励、互相打气。“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申喜梅说。
双线作战 工作防疫两不误
“妈,你们先吃饭吧,不要再等我了,办公室有泡面,我整完这个表就回去。”晚上七点半,刚在社区执勤结束的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许红霞,还没来得及吃饭,又匆匆地赶到办公室整理资金报表。
作为郑州市党代表、新郑市财政局机关二支部支部书记,许红霞连日来一直辗转奔波于社区和单位之间。疫情暴发后,她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迅速开通防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统筹安排各项经费预算,制定积极的预算方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疫情给地方财政和经济带来的冲击作出科学预判,并制定相关措施解决财政收支困难,为疫情期间的我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势汹汹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无数医护人员和公职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得知一线防疫物资紧缺时,许红霞第一时间向组织缴纳了4000元特殊党费,助力一线防疫工作的开展,切实体现了共产党员模范先锋的带头作用。
许红霞还每天坚持到社区防疫服务站点,登记人员信息、测量来往人员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定期为社区居民消毒等。她说:“为了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但防疫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不然对不起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和牺牲!”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扛起使命和担当,和战友们并肩作战。”许红霞同志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谱写了一曲铿锵玫瑰“克时艰、战疫情”的华丽乐章。
责任编辑:秦龙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