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专家指导如何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
    来源:新郑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0-04-20 08:25  

    目前,各种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市农委提醒农民朋友抓住防控的有利时机,根据穗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主攻对象,因地制宜,混合用药,“一喷多防”,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为小麦丰收保驾护航。

    小麦条锈病又名黄疸病,是小麦重大流行性病害,传播流行速度快,危害产量损失大,一般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

    1、防控技术意见:当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少量病叶时,应立即摘除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发病中心要立即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措施,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重病田块在施药一周再开展第二次药剂防治。

    2、药剂防治方法: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5毫升,或25%戊唑醇水乳剂30毫升,注意用准药量、用足水量(30-45公斤/亩)。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不仅导致麦穗枯死,籽粒秕瘦,造成减产,而且染病麦粒含有毒素,超过一定比例,人畜将无法食用,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赤霉病属典型气候性病害,在抽穗至扬花期如遇连阴雨天气,雾日、霾日偏多,小麦品种抗病性差,该病就极有可能流行危害。

    1、防控技术意见:见花打药、适期防治: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须做到“见花打药”。如遇有阴雨、多雾、多露天气持续2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应全面开展病害防控。阴雨天多时应在第一次用药5~7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3~6小时之内遇雨,雨停后要进行补喷,切实做到雨前预防和雨后控制相结合。

    2、药剂防治方法:每亩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或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0克,或40%戊唑醇·咪鲜胺水剂25~30毫升,兑水喷雾。注意要轮换用药。

    在防治关键节点,市农委迅速行动,抓住关键时期,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市农委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通过组织专家分片包乡包村,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防治策略,大规模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保障夏粮丰产稳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责任编辑:秦龙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