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乡村振兴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增收。从去年开始,具茨山脚下的山陈村大力发展大棚果蔬产业,带动村民就地增收致富。
时下正值红薯苗移栽时节。在山陈村的红薯育苗大棚内,一株株绿油油的红薯苗颈粗叶肥,村民们正忙着剪苗、分株。
山陈村村民赵金勇承包的两座大棚是市科工信局驻村工作队入村后新建的。承包大棚前,赵金勇以传统种植为主,村里像他这种情况的很常见。在这个不足1200人的小山村,曾经有108户建档立卡户,过去因受交通、信息等因素影响村民收入低下,直到2016年才摘下脱贫帽。
去年的7月,投资20余万元的两座蔬菜大棚开工建设,以公开招租的形式向村民招租,最终赵金勇租种成功。建成后赵金勇选择了蒜苗、生菜等短平快、效益高的作物进行种植,仅仅几个月就让他喜获丰收。今年,赵金勇又用一个大棚种植了经济价值更高的火龙果,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果蔬,赵金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山陈村村民赵金勇说: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两个大棚大概盈利是1万多块钱,比我种地强多了。
不仅有基础设施支持、技术支持,山陈村还积极的帮助赵金勇寻找销路,在保证传统市场供应的同时,加大电商的扶持力度,助力大棚果蔬上市销售。
山陈村党支部书记赵超洋说:“山陈村跟驻村工作队商讨后,两座大棚以公开招租的形式,与本村承租人商定,保证大棚收益,截止目前,第一茬销售苗已经达7万余棵。”
2020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山陈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也在稳定的发展中。
市科工信局驻山陈村第一书记李广现表示:我们驻村工作队驻山陈村后,确定了一年聚人心,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新建大棚两座,新打机井三眼,有效改善山陈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升山陈村经济发展积极性,2020年,我们准备再建温室大棚4000平方米,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左右。(新郑融媒记者:瑜 洁 渲 洋)
责任编辑:秦龙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