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巩固卫生创建成果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政府办信息科  时间:2011-05-25 10:06  
      本网讯: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围绕“一心两城两组团”的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强度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中心城区、新郑新城和龙湖新城建设,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城市管理。一是强化城市管理理念,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创新爱国卫生组织网络、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二是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建立领导检查卫生工作制、科级干部分包路段环境卫生责任制,坚持爱国卫生“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季奖惩、年终考核”,将爱国卫生工作与领导政绩考核、单位年终考核相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管理水平。
      二、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一是始终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增强市民卫生意识、培育市民卫生行为、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为重点,以创建健康社区(单位、医院、学校)为载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理念”转变为市民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素质。二是完善市、乡、村健康教育网络,根据季节变化和群众需求,开辟《生活常识》、《卫生与健康》等专栏专题,利用橱窗、板报、挂图等,开展食品卫生、生理卫生、人畜共患病等健康教育宣传和全民控烟教育,进一步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升市民的健康素养。
      三、完善设施条件,打造精品城市。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43658.5万元对15条主要城市道路进行综合改造;对10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人行天桥4座,累计铺设供气管网65.48公里,供热管网62.15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9099户;建成轩辕湖水库、郑韩湿地文化园,实现“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二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新建和扩建10座连体公厕垃圾中转站和6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购置环卫机械保洁车8台,更新环卫果皮箱3800个,新增保洁人员1602人。在城区主次干道开展“增绿、改绿、补绿”工作,新增绿地61.6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32.3%,人均公共绿地达8.63平方米。三是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投资5408.8万元对人民路、神州路等五条主要道路电网升级改造,新装和改造各类路灯2695盏(新增节能环保太阳能灯610盏),加强对建筑风貌、城市雕像、路牌灯饰等的规划管理,着力打造整体景观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富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城市。
      四、强化源头治理,保障群众健康。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把食品卫生许可关,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于无证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求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各项卫生制度,确保各项卫生管理措施有章可循。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各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制度落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卫生设施正常运转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未按要求落实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卫生条件差、又不积极整改的无证经营单位和流动摊点,坚决予以取缔。三是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落实《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对全市酒店、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卫生档次,使全市城区餐饮单位卫生达标率达到100%。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对小浴室、小美发厅、小歌舞厅、小网吧等公共场所的整治力度,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达标。
      五、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狠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投资9464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1万吨/日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使日处理污水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1%。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巩固烟尘控制区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提升清洁能源普及率,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87.1%。二是控制噪音污染。在中小学校、市直机关等较为集中的地区划定禁鸣路段,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定期对交通噪声、商业噪声、文化娱乐噪声、建筑噪声等进行专项整治,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3.55分贝以下。三是搞好病媒防治。坚持孳生地治理为主,集中消杀相结合,群众运动与专业消杀相结合,搞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对“四害”密度的监测工作,保证消杀工作的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四是开展城乡一体整治。在巩固城市创建成果的同时,把创建卫生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创建工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形成以市区为重点,城乡联动,共同创建的新格局。狠抓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改造,推行农村垃圾规范化管理,全市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86座,配置垃圾清运车辆1600辆,新增环境卫生保洁人员840名,添置大型清运车辆38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