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转型发展跃马扬鞭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1-12-14 22:17  

      本网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的一年,也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元之年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深入推进的一年。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然而,时代在变,格局在变,市场在变……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岁尾,我们将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统筹等方面,全面展示我市一年来取得的成效,并期待更美好的2012年。
      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变关键期,从增长到发展,从速度到质量……一场重构式的转变就此开启。
      转变,伴随着责任与发展的重思。面对国际、国内多重风险和挑战,政府如何稳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回眸2011,为了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我市把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把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双引擎”,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加快构建三次产业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作为省会郑州的南大门,我市巧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注重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品质效益,着力打造郑州市近郊特色农业示范区。
      初冬,空气里透过一丝凉意,可观沟君源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工地上,智能飞碟型温室、地埋式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却掀起热潮。该生态示范园以高端有机蔬菜为切入点,直对需求终端,形成以需定产的现代高效农业运营模式。目前,该示范园安置观沟移民新村40多人就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先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我市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井通电、管入地、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庄美”的标准,重点建设“五个万亩示范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构建从种子、配方施肥、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农机推广、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龙头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农民富。我市把“强龙头、扩基地、建协会、拓市场、创品牌”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壮大大枣、畜牧、粮油等主导产业规模,加快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良种基地等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农产品链条。以雏鹰农牧为例,该公司着力建设的15万吨冷鲜肉屠宰加工项目,可直接安排800余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人员2000余人。
      做强现代工业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今年7月,河南鸽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一条工艺先进、年产50万吨超薄带宽电镀钢板生产线,在龙湖镇试车成功,顺利投产,此项目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利税4.2亿元。
      河南鸽瑞是我市一家高技术民营企业,也是我市重点扶持企业。通过扩充产能,引进现代化的生产线等方式,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占国内通讯光纤电缆专用屏蔽带用量的40%。和鸽瑞一样享受我市扶持政策的还有很多企业,他们通过增投入、扩规模、优结构等方式,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除了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我市还改造提升食品、烟草、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扶持煤电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坚持院地联合、校企联姻,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我市还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以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保障机制,推动节约集约。目前,建设中的新港产业集聚区、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集聚的平台、创新发展的试验区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科学的产业规划,实现了由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到功能升级的转变。截至目前,我市以食品、烟草、建材、医药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以煤炭煤化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以钢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全市竞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做大现代服务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连续六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凝聚亿万华人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六盛钢材交易市场等大型现代物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人气,更聚集了财气;国瑞城、林溪湾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实现了提升城市建设档次和土地利用率的双赢。
      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创新与拓展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结构的战略举措,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形成推动新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觉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新郑这座城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完大典,我还要在这儿待几天,看看有没有投资的机会。”参加完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新加坡客人马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为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我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规划建设农贸食品加工物流园、能源物流园、现代建材家居加工物流园,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高档社区、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协调推进,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意味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更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不仅涉及经济发展,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转型发展,我市正跃马扬鞭奔前程!

    责任编辑:王文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