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水”到“渠”成润民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2-02-09 21:02  


    郑风桥犹如郑风苑上空的一道彩虹。

      本网讯:北风凋敝了田野,放眼望去,漫天地里已换下了葱茏绿色,日渐凛冽的寒风中,冬天的脚步越来越快。然而,我市水利人没有因为寒冬的来临而停下步伐。为了那一道道坚实的大坝,为了那一座座崭新的泵站,为了那一条条畅通的灌渠,水利人在和时间赛跑,在与寒冬较量。
      科学治水,人水和谐。短短8个字,指明了我市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水利的重视,指明了我市水利优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水利人的斗志。从这一刻起,我市水利掀起了一股以加快开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大兴水利热潮。
      2011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灾,然而一股股清流从水库、水窖、机井流出,沿着渠道,欢快地流向碧绿田畴。农民说,大旱之年能有好年成,要给水利记大功。
      连续7年,我市的粮食产量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一个大大的问号摆在人们面前:是什么让我市的农业生产能力如此强大?一个金光闪闪的“金杯”就是其中的答案——“红旗渠精神杯”。
      从第一次捧杯算起,我市已连续15年荣获全省水利战线最高荣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从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到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实施,从村村通自来水到农用机井升级改造,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到水库除险加固和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纵观今昔,记者发现,我市的水利事业在坚定不移地走着明现状、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先行 大手笔绘制现代水利蓝图
      水利的重要性,全市百姓感受很深。


    低压喷灌

    我市地处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年降雨量不足700毫米,干旱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怎么保?只有把准“命脉”的经络,打通“毛细血管”。
      科学谋划才能科学治水,趋利避害必须规划先行。我市先后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生态水系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村村通自来水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具茨山小流域治理规划等系列规划,确立了以南水北调总干渠为纽带,以中心城区景观水系为核心,以双洎河、黄水河等九条自然河流为脉络,以具茨山水源保护旅游区、龙湖水库风景旅游区等为支撑的“一渠、一核、九脉、五区”的市域水系发展布局,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河湖交相辉映、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
      经过精心谋划,一幅现代水利的蓝图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以“南调长江水,北引黄河水,西蓄天上水,东治洪涝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综合利用循环水,全社会厉行节约用水”为治水思路,突出“民生水利、效益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和谐水利、资源水利”六项重点,积极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推动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效益水利、和谐水利转变,水利事业的大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轩辕湖湿地文化园效果图

      突出重点 大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水利项目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水利发展劲头的强弱。我市牢固树立以项目落实规划理念,精心谋划项目,高标建设项目,加快水利事业发展。
      生态水利——道道风景惹人醉。行走在新城区轩辕湖水库,蓝天、静水、花草、湿地、栈道、飞鸟,犹如诗意水墨画。不知不觉间,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之前,这里可没这么美。现在,它的变化可大了,有事没事我都爱来这逛逛。”吃完饭经常出来散步的市民王桂芬大娘可有发言权了。整天在这散步,她亲眼目睹了轩辕湖的从无到有,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市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投资2.2亿元建设集防洪、灌溉、交通、景观于一体的轩辕湖水库和具有新郑特色的生态人文景观——轩辕湖湿地文化园;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具茨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000万元对黄水河、双洎河7.6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4250万元,实施生态造林面积800公顷。
      民生水利——丝丝甘泉润心田。一座座水站矗立在乡间田野里,四通八达的管网将活水引向农家小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造福广大农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农村建设、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负责人说,饮水比用水更重要。饮水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后长远效益的发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市把“让所有群众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放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解民难、惠民生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实现“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强化安全饮水工作,我市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专门负责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建后管理工作。对全市各行政村进行水质化验,对水质不达标的村和不通自来水的村登记造册,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狠抓管理,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财务报账制”的要求规范操作。我市还成立了督查组,一天一督查,两天一通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为确保能够长期饮用达标水,我市依据水质、受益范围等因素科学划定已建水源保护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生态经济,确保水源长期安全。
      我市按照“集中建水厂、联村建水站、村村通水网”的要求,先后投资1.7亿元,建成标准化集中水厂7处、联村供水工程17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35处,解决了261个行政村40.6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投资4900万元,建设第一水厂应急供水工程,完成新打水源井18眼、管道铺设21500米、新建清水池两座,使全市日供水能力增至2.9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19万城镇人口用水紧张局面。
      “现在可好了,有了自来水,洗澡、洗衣太方便了,现在喝的水是矿泉水,可比纯净水都好!”观音寺镇黄岗村的殷跃增,自从家里接上了自来水,不仅买了洗衣机还装上了太阳能,小日子上了大台阶。
      平安水利——万无一失保民安。深冬时节,在范河、在杨庄、在于沟、在冯庄、在小范庄、在后胡水库除险加固现场,挖土机、推土机在有序地清理土石方,运输车往来穿梭运送石料,水利工程人员正在水库大坝上浆砌护坡,火热的工作场面改变了这里的沉寂。像水库除险加固现场的火热场面,仅仅是去年我市大兴水利建设的一个镜头。目前,全市各路水利大军正奋战在冬修水利现场,掀起了水利建设的新高潮。
      着眼于提升水库蓄水能力,打造完善的水库防洪体系,我市已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了老观寨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又实施了后胡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水库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我市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中小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城市安全度汛,主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对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安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青岗庙水库在抗旱中“功不可没”

    效益水利——五省两防两提高。去年我市持续干旱,可当地农民并不心慌,因为近几年我市累计投入6.1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了农业抗旱能力。
      八千乡位于我市东部,区内耕地多为沙岗地,前几年因水利设施薄弱,亩产较低。通过近几年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在抗拒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和方便农民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春夏连旱中,改造后的机井使用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小麦平均灌溉5次左右,亩均增产180公斤,开创了八千乡大旱之年粮食大增产的先例。
      我市大力推进以农用机井综合配套升级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管相通、井相连、村庄美”的目标,大力实施城关乡万亩高产田示范工程、龙王乡万亩中产田改造达标示范工程、八千乡万亩低产田升级示范工程、移民安置区万亩旱涝保收田示范工程、孟庄镇万亩经济林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等“五个万亩示范工程”,通过统筹规划、同步推进,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有机井达到有防盗井台、有水泵、有地埋电缆、有地埋管道、有智能控制系统、有标准出水口、有管护机构的“七有”标准,实现了农用机井“省水、省电、省地、省时、省钱,防盗、防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五省、两防、两提高”目标。
      目前,全市共完成升级改造机井6100眼,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8万多亩,年增产粮食2100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达4200万元。
      和谐水利——人水和谐惠民生。新蛮子营村321户、1272口人,是郑州市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我市抓质量,赶进度,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作战一线。
      去年8月12日,移民搬来以后,我市将五保户迁入梨河镇敬老院,为60岁以上移民办理老年证,安排所有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生全部入学,随迁教师也妥善安置。该市还给每户居民配置一台电磁炉,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过渡期生活补助费,免费为每个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围绕省委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要求,我市积极对接,精心谋划,紧扣标准,建成6个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社区),1098户、4580名群众全部搬进新居,并及时完成人口公示、奖补资金发放、生产用地分配、各类手续办理、就业培训等工作,切实解决了移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移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高度赞扬。
      资源水利——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市市充分利用水资源,拦蓄天上水建池筑坝,治理污水有效利用中水,合理调水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行政审批;及时换发取水许可证,对于机井已经报废的吊销取水许可证,对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的用水户通知其依法办理;严把凿井审批关口,严格凿井审批手续办理。
      同时,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及时查处水事案件,维护正常的水环境和水秩序;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加大技防、物防设施投入,在饮用水水源地安装了安全隔离护栏和视频监控系统,更换设置安全警示标牌28座;实行昼查夜巡制度,保证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轩辕湖水库垂钓乐融融

      勇于创新 大投资强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公益设施建设的水利建设,资金问题是老大难。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如何发挥有限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新郑思考的问题。
      我市按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低于5%的比例,将水利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每年财政投入总量和增幅稳步增长。此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财政、国土、林业、扶贫开发等支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干项目得有钱,这两年我市群众开动脑筋,多方找钱。建立公益性水利项目建设与土地储备一一对应的模式,利用储备土地抵押融资、项目开发带来的土地转让增值收益还款,实现了融资、项目建设和还款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经营型水利事业,广泛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融资,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水利融资新模式的运作,不仅实现了水利投资和融资的互动,使水利建设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的“一条腿”为国家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和市场运作的“多条腿”走路,变国家补助为资本金投入,变单纯服务农业为统筹兼顾服务农业、城镇和工业,“把过去想干却没钱干的事情干了,可以说新郑是资金等项目、项目等规划”。
      “水利工程要发挥最大效益,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十分关键。因此,无论是先期调查、规划,还是后期管理,我们都力戒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让群众骂娘的事坚决不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工程建设上,严把财政预算关、工程招投标关、质量监理关、资金拨付关、工程验收关、审计决算关等六道关口,确保把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安全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
      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坚决实行项目法人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验收制、财会审计制,确保工程质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统一对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进行样板示范,统一质量标准和施工规范,工程竣工后,严格进行验收,对不合格工程,坚决予以返工。在设施管护上,市财政每年拿出1080万元,以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招聘1500人,建立了以水利设施管护为主,以护井渠、护道路、护林木、护村庄、护土地和护电力设施为职责的“六护员”管理队伍,深入推行以六护员管理站为支撑的“六护一站”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水利设施得到及时维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在水利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水利工作者以非凡的勇气接受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诠释了水利人的“红旗渠精神”。通过一年来100多个水利项目建设,我市极大改善了民生水利条件,解决5.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升级改造机井3146眼,新打机井540眼,管道埋设52.6万米,安装出水口及安装保护体1.29万套;建设轩辕湖水库和轩辕湖湿地文化园;对后胡、杨庄、范河、小范庄、杜楼、冯庄、于沟等7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新建梯田100公顷,蓄水池12座,生产道路5公里,排水沟5公里,塘坝4座,谷坊10座,经果林39.681公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市百姓不服输,敢争先;水利不仅是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更是我市民生的保障。凭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我市干出了当代愚公的新业绩;连续15年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6年夺得郑州市“中州杯”,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战斗仍在继续,水利建设的热潮将会更高涨、更热烈。

    责任编辑:王文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