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树含秋色,硕果盈香。被誉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灵魂工程”的第十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9月22日到23日历时两天,在如诗如画的新郑轩辕湖畔圆满落下帷幕。
春华秋实十几载,初心如一扬文化。第十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受疫情影响,延期至9月份,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举行。
本届论坛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示黄帝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示黄河文化的“根”和“魂”,不断增强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持续巩固和提升黄帝故里作为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快推动新郑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五千年黄帝文化历久弥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连续15年高规格举办,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连续14年高品质打造,“一典一坛”已成为强根固魂、彰显中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亮丽名片。
一天半的时间里,演讲嘉宾们围绕论坛主题“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从政治、历史、经济、生态、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述,旁征博引,精彩绝伦,引起台下观众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听众认为,这是一场展现厚重黄帝历史的文化论坛,是一场讲述精彩黄河故事的趣味论坛,是一场赋能“故城新生活”的创新论坛,是一场再扬精神航帆、共圆中国梦的奋进论坛。
22日晚,参会嘉宾在新郑市龙湖镇的黄帝千古情景区,欣赏了大型沉浸式歌舞演出《黄帝千古情》。嘉宾们认为,新郑市以挖掘、传承、弘扬黄帝文化为核心,立足新郑厚重的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诗经文化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情结,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创新做法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了厚重的中原文化、聆听到精彩的黄河故事,还能起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好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作用。
演讲结束后举行了论坛闭幕式。闭幕式上,徐光春、赵德润代表论坛组委会给黄帝文化功臣张岂之、赵中祥颁发轩辕奖。张岂之是“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赵中祥是新郑黄帝文化研究专家,新郑黄帝文化研究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开拓者之一。今年是论坛组委会第六次颁发轩辕奖。
随后,河南省委原常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柏拴致闭幕词。他说,本次论坛聚焦“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一场紧扣时代、立意深远、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典。本届论坛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有高度,在融合理论与实践中,阐释了文化的时代力量;二是有深度,在贯通历史与现实中,彰显了文化的巨大张力;三有广度,在畅谈保护与传承中,展现了文化的深厚魅力。大力弘扬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努力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办得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