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29余万人次,总收入达到1300余万元,和去年七天假期同比增加了140.04%,在这个加长版“黄金周”,我市文化旅游工作交出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近年来,我市打造新品牌、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积极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以快速复苏和强劲动力助推新郑高质量发展。
在好想你红枣小镇,中华枣乡风情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作为我市发展传承“红枣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华枣乡风情游自1998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1届。今年活动的主题为“乡村振兴·品质消费·健康生活”,致力打造集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建设、趣味体验于一体的中国红枣乡村游。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新郑大枣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采摘各种鲜食类红枣,尽情体验枣乡的醉人风情。仅在十一长假期间,接待游客为1万余人次,收入21.2万元,同比增长16.43%。
红枣小镇只是新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当乡村旅游与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富民增收、培育文明乡风结合起来,就可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放异彩。
传承黄帝文化,聆听黄河故事。大型歌舞《黄帝千古情》的精彩开演,惠及全国游客的文化惠民活动相继启动,众多游客共同见证这一史诗级演艺项目开启河南文旅新时代。通过一幕幕精彩演绎,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恢宏史诗浓缩成极具震撼力的篇章,深挖中原文化的根,提炼出中原文化的灵魂,舞台艺术与中原文化在此碰撞。仅在国庆假期期间,景区接待人数为11万余人次,收入1千余万元。
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通过《黄帝千古情》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更是在泰山村千稼集展现的淋漓尽致。走在千稼集的街道上,处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元素,随时可以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红色艺术风,“历史的味道,年代的烙印”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旅游的欢乐,还能感受一把富有年代感的文化洗礼。
文旅融合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优美的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里的抗战遗址,让大家受到红色教育的洗礼,欧阳文忠公园的经典诗篇,让我们沉浸在文学的殿堂。郑国车马坑,宝马香车,金钟礼乐春秋郑国,四战之地现存的车马坑壮观阵齐让大家目睹了两千年故国风采。新郑市每个景区都在敞开大门,邀请各地游客来感受新郑美的风光、美的人文、美的味道、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留下美的记忆。
我市不仅持续发展传承,将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因地制宜开发森林观光、红色旅游、民俗体验等新型线路产品,一条条精品线路表明,复苏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适应新需求的提质升级。
适应旅游经济发展,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为方便群众旅游出行,我市开通旅游公交D3路(黄帝故里—黄帝千古情),把我市黄帝故里、博物馆、人和寨、裴李岗文化遗址及黄帝千古情等景区串联起来,推动公交+旅游融合发展、打通游客和景区“最后一公里”,拉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对于新郑来说,文旅融合不仅可以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而且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新动力。把文旅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文旅融合正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引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霓虹为新郑披上盛装,一条金色的“腰带”闪耀在郑韩大地。从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入口踏上栈道,在地灯的指引下,拾阶而上。栈道依城而建,蜿蜒盘旋,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新郑美妙的夜色尽入眼中。为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新郑市举办了“夜游新郑”启动仪式,精心推出夜间主题活动,重点培育夜间消费聚集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叫响新郑文旅消费新名片。
此外,新郑市不断开展网络推介活动,邀请网络达人走进新郑,全方位进行景点打卡,让新郑成为“网红”。开展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培育健康、低碳生活新风尚;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诗词大会,倡导“以文化城,以文育人”的文化新生活……眼下,文旅消费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各种潜力活力在郑韩大地激发涌流。文旅新生活为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