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新郑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迈出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坚实步伐,努力当好在郑州市、河南省乃至更大范围争创一流、争当示范的“领头雁”。
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拉大城市框架。
轩辕湖湿地文化园、暖泉河公园等7个占地总面积4813亩的生态景观公园和街头游园像散落在新郑新区的颗颗明珠,满足人们休闲、健身、娱乐、学习、集会等各种需求。不只是公园,“十三五”期间,新郑新区累计完成规划区内7个村庄、32个自然村、4286户18067人的征迁安置工作。累计建成中华北路、中兴路、学院路等26条60余公里道路,创业路大桥、中兴路大桥等7座桥梁,建成投用中、小学及幼儿园8所。
遍布在城市间的生态景观公园和街头游园像颗颗珍珠,成为新郑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郑新区的发展变化,是新郑城市发展的精彩注脚。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新郑市以建设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加快融郑融港步伐,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2019年,新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119.32平方公里,比2016年的87.01平方公里增加了32.31平方公里。2019年,新型城镇化率61.9%,比2012年的47.4%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基准,不断规范城市管理。
打造先进智能的“城市大脑”。新郑市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服务,打造集城市运行管理、应急协同指挥、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体系。自新郑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成立以来,创新建立了“天网”视频探头抓拍、12319城管热线电话投诉、“市民随手拍”APP举报等多种问题发现渠道,实现40平方公里主城区全域覆盖,365天全时值守。2019年全年共计采集交办城市管理问题89455件,处置率达到98.72%,在河南省验收工作中取得同类平台第一名的佳绩,数字化城管新郑模式得到住建部的肯定及推广。
夜色下的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郑市创造性提出“用脚步丈量城市”工作法,全面落实“路长制”,现场查找问题,问题责任到人,确保城市管理区域全覆盖。大力实施疏解腾退工程,重点对城区长期闲置、破旧废弃的土地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归整,结合实际进行景观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新郑市利用闲置的城市空地变废为宝,建成多功能游园15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
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落脚点,着力打造生态新郑。
新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塑造的核心理念,以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花开满城、清河绕城、蓝天白云的宜居公园城市。
宜居宜业、风景如画的新郑
“十三五”期间,新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6850亩,绿化覆盖率37.66%,绿地率33.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公园、广场、庭院绿地为点,河岸、道路绿化为线,综合性公园为面,街头绿地、社区游园交错相连的城市绿地网络。现已建成郑风苑、轩辕湖公园、黄水河公园、十七里河湿地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4个,在建双洎河湿地公园、潮河湿地公园、常青路公园、暖泉河公园等公园4个,建成城市公园13个,郑公大墓遗址公园等遗址公园7个,李诫园等名人游园15个,市民避暑游玩、休闲散心有了更多场所可供选择,生活幸福感更加强烈。新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品位提升。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