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新郑市成为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县(市),这意味着新郑市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迎来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科技部于2018年启动建设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三年建设期满后,经组织专家评审、现场复核及综合评议,形成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新郑市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入选其中。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新郑市自2018年建设创新型县(市)以来,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强化“四个保障”,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建成了“一高地、两示范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3项创建指标中,新郑市高质量超额完成15项,其中8项增长率超100%。”新郑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孙现峰说,“成功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对新郑而言,是一个更高的新起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新郑市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走出了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个地方的经济底色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新郑市委书记马志峰说,新郑市着力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积蓄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底盘”。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一个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现代临空产业新城正在新郑“立”起来。
新郑市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速工程,产业结构优化为以电子信息、健康食品、高端商贸物流等为主,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文旅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三主三新”产业体系。
一组组数据印证新郑创新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截至目前,新郑市高新技术企业95家、科技型企业268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创新龙头企业3家、创新瞪羚企业1家;建成航天液压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瑞泰耐火材料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促进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从不足亿元增至近6亿元;设立3000万元创新创业基金,建成2.2万平方米故里英才公寓,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在创新驱动下,新郑高质量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攀升至第44、38、28位,均居全省县(市)第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首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新郑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马志峰深有感触地说,新郑市将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完善创新规则和制度环境,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强化创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营造“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努力推动更多产业产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
此次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新郑市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