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新郑市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新郑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4-01-20 09:56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郑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开展以“进万家门、访万家情、办万家事、暖万户心”为主题的“四个万家”大走访活动。立足于“下”,植根于“民”,新郑市依托市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平台,聚力“办小事”,各级网格员走近群众、服务群众,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办实办好,赢得“大民心”,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网格搭台,“四个万家”敲门入户访实情。

    新郑市坚持网格“塑形”、党建“铸魂”,按照“全域覆盖、无缝连接”要求,在党的组织体系下划分15个一级网格、318个二级网格、1977个三级网格(含专属网格)、2394个微网格。梳理1343个事项进网入格,做到党组织全面承接社会治理、群众服务等职能。各下沉职能部门融入各级网格,形成了“市、乡、村、组”四级主体深入基层大走访的工作格局。市委组织部依托党员联户和市直机关“双报到”,及时将12456名联户党员下沉网格,推动各下沉网格员在大走访中全面开展“我为五星做贡献”活动。教育园区(龙湖镇)通过拆大划小,将荆垌、沙窝李、林锦店、崔垌4个特大社区拆分为15个社区,围绕“党员站出来、组织建起来、服务跟上来、制度立起来、文化融进来、典型树起来”,引导每个社区党组织不断发挥“一元带多元”作用,通过走访构建有温度的“熟人社区”。市城市管理局下沉网格员优先从党员中选取,下沉村(社区)基层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城市做贡献”等活动,借助村居、物业和业委会等力量,共绘城市管理“同心圆”。市公安局落实“一格一警”,下沉专业力量配强网格队伍,在华南城专属网格实施“十户联防”,采取“警员+网格员+商户自治”的模式,成立“一群五队”,畅通专属网格矛盾调处通道,华南城治安发案率较上半年全面下降20%。从社区治理到城市管理,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网格平台作用,深入走访群众,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强化队伍,瞄准问题,“四个万家”办事纾困聚民心。

    新郑市以“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专业化网格队伍,组织网格员(长)开展各类培训150余场次,发放各类操作手册3000余份,切实发挥网格员作用,在“四万”大走访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和庄镇香坊吴村网格队伍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我们的节日”等时机,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素养。截至目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场,发放宣传单页200余份,引导村民树立法治观念,鼓励全体村民学法、懂法、讲法。薛店镇网格队伍紧盯辖区商户、企业走访,落实“四必问”,问目前情况、问具体困难、问政策落实、问意见建议,累计走访企业商户793个,收集解决各类问题192件,为企业排忧解难。观音寺镇以“一老一小一特”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网格员包保工作机制。以网格划分组建35个“敲门小组”,针对空巢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困难群体进行走访摸排,建立个性化需求台账,发放服务联系卡,提供健康咨询、送医送药、跑腿代购等定制化服务,让“文明之风”拂遍整个乡野。

    智慧管理,提效赋能,“四个万家”助力发展惠民生。

    新郑市聚焦“智治”网格化建设,为网格员“四万”走访提供数据帮助与支撑,实现基层治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智慧化。通过开发“四万”走访小程序,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网格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张贴征求意见码450余张,紧贴群众需求,向网格内群众累计征求意见建议3677件,让村民在基层自治中“唱主角”,推动走访更具精准性。市委政法委下沉网格员通过“四万”大走访,建设了社会矛盾风险智能预警处置平台,推动平安建设队伍与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使报警、信访、诉讼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实现追根溯源式“一件事”融合治理,为基层治理赋能。市城运中心将“12345”市民热线、AI数据分析等整合至网格化平台,各级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可在终端设备随时查看群众反馈的问题和智能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可对问题进行处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以多样化智治手段嵌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助力提升“四万”大走访质效。

    “小网格大作用”。新郑市以“网格”为载体,各乡镇(街道、管委会)不断推进“四万”大走访落实落细,及时解决惠民生的“关键小事”。通过线下走村入企走访、线上网格化平台收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万余条,推动全市1.1万名网格员一线发现解决问题,用网格连起群众的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为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注入新生动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请您注意: 中国新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