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新郑市积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打牢坚实基础、注入澎湃动力。
近日,在辛店镇喜柿多史庄农场种植大棚,只见绿意盎然的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红色、绿色、黄色的果实,色泽鲜艳,饱满圆润,甚是喜人。
近年来,史庄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从最初的单一小番茄种植,如今发展到包括智能化育种温室、储存冷库和15个大棚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成为史庄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农场全年带动本村30户脱贫家庭就业,人均务工收入2.2万元,真正实现了“以产带产”。
位于具茨山管委会的白庙村,更是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小米、粉条等特色农产品,有力夯实群众稳定增收基础。通过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稷风”商标,申请商品二维码和条形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小米市场竞争力。该村通过建成加工车间,购买碾米机、色筛机、包装机等设备,使小米卖相提高档次,一经推出,小米优异的口感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新村镇孙庄村依托优势资源着力把羊肚菌购销产等特色产业做成优势产业的同时,拓宽增收渠道。除了羊肚菌产业,该村的草莓种植等也同样红火。多元化的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村民们铺就多彩的致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新郑市在推动产业振兴过程中,以“特色”为产业发展突破点,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发展了小米、红薯、羊肚菌等一系列特色农业,不断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乡村振兴。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本网或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郑政府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郑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主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
备案编号:豫ICP备05015077号-1
版网站标识码:41018400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