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正文
新郑:产业扶贫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新郑新闻  时间:2019-12-23 00:00  

  虽然已年终岁尾,但是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山陈村的蔬菜大棚里,农户们还在辛勤劳作着。蒜苗、香菜、生菜……蔬菜品种繁多。该村村主任赵新建介绍说,这些蔬菜预计到春节前后可以采摘,现在正是管理的关键期,一点也不能松懈。

  距离山陈村10多公里的辛店镇贾岗村也是一派忙碌。今年全村300多亩红薯已经丰收,眼下正是加工红薯粉芡和红薯粉条的好时候。有着“红薯书记”之称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贾发林,每天早上4、5点钟,就和群众一起开始忙活村里的红薯产业了。

  还有辛店镇王庄村,星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草莓开出了淡雅的花朵,有的已经挂上了果子。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卫每天都和农业工人一起为草莓摘掉多余的叶子,除去大棚里的杂草。

  没得说,这一幕幕忙碌的场景是新郑广袤乡村上最美丽的图画,是新郑产业扶贫的可赞成效。

  产业扶贫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能解决贫困户当前的增收脱贫问题,也是解决可持续收入的有效途径。新郑市把产业兴旺作为推动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大力推动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新郑市各乡村逐条对照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等方面,深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转变。

  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白庙村有着种植小米的传统,遗憾的是群众缺少市场经验,加之小散乱的种植方式,小米影响力非常小,价格自然也很低。2017年,该市农委畜牧系统李付军到白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他发现,白庙村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特别适合小米生长,加上这里人人会种植,种出的小米品质优秀,口感纯正。

  经过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商议,李付军决定从种植、加工、销售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村民种植小米。在种植方面,李付军严格筛选品种,经过对比,最终选择了未经杂交改良的本地笨谷子。这种谷子谷头小,米籽小,产量虽然低,但是越熬越粘,越熬越香,口感很好。同时,他通过申请扶贫资金购置了拖拉机、液压翻转犁及播种机,实现机械化种植,节省人力物力。但是在管护上,他要求村民多施用牛羊猪粪等有机肥料,保证谷子安全健康有营养。在加工和销售环节,李付军协助村里建成了“白庙村稻谷加工车间”,采购了先进的碾米机,谷子从去皮、脱壳,到电子激光色选米粒,再到真空包装,“一条龙”下来,小米的卖相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今年年初,李付军又协助白庙村成立了新郑市稷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种植的小米,合作社统一收购,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顾虑。合作社还注册了“稷风”商标,申请了商品二维码和条形码,又进一步提高了小米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山陈村、贾岗村、王庄村、白庙村这些上述村庄,还有大槐树村、转沟脑村、青岗庙村、前吕村……新郑各乡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产业”的良好格局。有了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多了,致富干劲更足了。

  贾岗村贫困群众许留喜,以前靠打工谋生,没有专业技能,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大规模发展红薯产业后,他积极响应,从开始的几亩,到现在的10多亩。每年冬天加工完红薯粉条后,坐在家里不出门粉条就不愁销售。许留喜对现在的日子十分满意,他说:“种植红薯一年总共也就忙4个月,忙了自家的还可以到其他农户家里帮忙挣工资,真的是越干越有劲。”

  世上没有不经奋斗的幸福,没有不流汗水的成果。因为有了产业的支撑,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全面小康的种子正在新郑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