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新郑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二五”末提高133亿元,增速位居郑州六县(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分别由2015年的60亿元、4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2.6亿元、56.9亿元,总量连续8年稳居全省县(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9亿元,是新郑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由2015年的第57位攀升至第29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龙湖镇连续5年全省唯一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先后招引传化中原物流小镇、宋城·黄帝千古情等知名企业项目127个,构建了电子信息、健康食品、高端商贸物流为主,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高端文旅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招引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6个,建成投产6个,在谈17个,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群集聚,被评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3.1:57.6:39.3优化为3.2:40.8:56。

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累计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318个,新建提升城乡道路214条413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3个、背街小巷36个,新增停车泊位1.1万个,群众期盼已久的文化路北延、陶文路西延等9条断头路实现通车。高品质建设城市展览馆、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中铁十五局四公司等80余家企业总部和综合商业落户新区,一座现代化城市新区加速崛起。建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4个、示范村33个、示范街道37条,完成4.2万户改厨改厕改水,138个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10万余名群众入住新社区。完成新造林7.6万亩,商登高速、莲花路等46条531公里生态廊道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建成轩辕湖湿地公园、洧水公园、十七里河湿地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13个、多功能街头游园4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1.4%、36.5%,较“十二五”末提高2.4、1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2015年的1.3倍。城镇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9.7个百分点,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发展活力显著迸发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173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网上可办率达100%。五年利用外资1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4.4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1倍、2.3倍。拥有大中专院校24所,培育创新创业平台34个,16家银行入驻新郑,市场主体达9.3万户,是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进驻银行最多,市场主体总量最大的县(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37.6亿元、649.8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型企业157家、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5家,全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

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9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5年净增10056元、77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1.56︰1缩小到2020年的1.48︰1。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5所,新增优质学位10.2万个,投入力度、新增规模创新郑教育发展史最高纪录;高考一本上线平均率达29.8%,较“十二五”时期提高11.6个百分点,1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29年保持郑州县(市)领先位次。投入运营市公立人民医院,新郑豫A牌照小客车在郑州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行实现政府买单、个人免费,一大批为民实事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城市影响力显著扩大

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等备受关注的重大活动,先后有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推广片会(中部地区)等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和18个郑州市级现场会在新郑召开,探索了一批叫响郑州乃至全省全国的新模式新经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华诗词之乡,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更新于:20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