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新郑
今日新郑
今日新郑

新郑,居天地之中,位大河之南,依巍巍具茨,临泱泱溱洧。这里是中华第一古都轩辕黄帝故里,是全球炎黄子孙的老家祖根,是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古都新城。市域面积1072.25平方公里(含郑州航空港区代管370.49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常住人口120万,是郑州地区唯一一个破百万人口的县(市),也是河南省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县(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首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新郑,一座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8000多年前,在新郑裴李岗,人类农耕文明自此肇始;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建都,中华文明由此开枝散叶;27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孕育了法家思想家韩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建筑学鼻祖李诫、明代政治家高拱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连续19年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高规格举办17届黄帝文化论坛,每年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拜祖,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心灵故乡。2023年,成功举办新郑莲鹤方壶青铜器出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第四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第十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暨2023文物考古研学大会等国家级文化盛会。

新郑,一座活力迸发的现代新城。近年来,新郑锚定“两个确保”,紧扣“十大战略”,强化“三标”引领,谋定“1136”工作布局,紧盯“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发展目标,理清“融入大郑州、建设新故里、冲进三十强”发展思路,明确“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全省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发展定位,以“大党建、大安全、大招商、大项目、大民生、大督查”六大任务为抓手,力争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近赶长沙、远追昆山,实现“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生产总值超千亿”的“过百超千”奋斗目标。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排名郑州六县(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总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六项主要指标总量均居郑州六县(市)首位。2024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总量均居郑州市六县(市)首位。在郑州市“四挂钩”考核中,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位居郑州六县(市)首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37位,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郑,一座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城。作为郑州“南大门”、省会“前客厅”,新郑拥有集“航空、铁路、公路”三港合一、立体贯通的区位交通,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坐落其间,7条高速(国道)穿境而过,共有高速出入口(含在建)1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高校数量、常住人口、银行数量、存贷款余额、市场主体总量等均居全省县(市)首位。新郑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人才、科技、资金、物流等发展要素正加速汇聚。

新郑,正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和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扛稳扛牢全省县域发展排头兵重任,奋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城市现代化,在中西部共同富裕县域实践中趟出新郑之路、打造新郑样板!